登陆注册
4726

跳脱衣舞、卖淫、做妓女,用身体撕破世纪丑闻,求求别辜负她!

娱乐天地2023-05-20 21:24:420

你在聚光灯下有多炫目,你在灯后的阴影处可能就有多悲凉。

电影纪录片《所有的美丽与血泪》契合了这句话的全部内涵。

这部影片详细记录了美国私摄影的一代巨擘、艺术家、社会活动主义者南戈丁史诗般而传奇的生活历程。

生活带给她的伤痛,她则回报生活以不同的理念。

《所有的美丽与血泪》浓墨重彩地描述了南戈丁的人生精彩经历,观影者已无法用几个简单的词来形容此片,它更像是一部情节曲折、正能量拉满的人生悲喜剧。

这部电影纪录片斩获了威尼斯影展最高荣誉金狮奖,并获得2023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

故事的主角南戈丁从来就不是“别人家的孩子”。她的童年充满黑暗,她的姐姐因性取向等原因被送进精神病院,并在那里自杀。

南戈丁的母亲为了不让南戈丁受到影响,拼命掩盖事实真相,这或许是为了她的未来成长考虑。

但是,南戈丁得知这一切后,对父母充满着愤懑,而这样的表现自然让她的父母充满恐惧。

为了不让南戈丁重蹈她姐姐的覆辙,父母把她送到了寄养机。

辗转于不同的寄养机构,受尽白眼和刁难,这就是南戈丁不幸童年的全部底色。

当一个孩子过着一种居无定所的流浪生活,这种生活给她带来的创伤,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匮乏,而更是在她的幼小心灵深处。

对周遭环境的怀疑和不自信,对这个复杂社会的深刻叛逆。

因此,南戈丁的出名一开始是因为她是“私房照”的鼻祖也就不足为奇。

在寄养机构,南戈丁结识了很多像自己不幸遭遇一样的孩子。14岁那年,南戈丁在一所免费寄宿学校终于找到了落脚点。

并认识一位老师,后者送给她人生第一部相机,让她有机会透过另一扇窗户好奇地重新审视这个对自己不公平的世界。

长大后南戈丁下定决心要走向社会、走进普通大众,通过相机记录人世间的美丽与血泪。

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主流摄影风格讲究的是构图与光线,端着摄影机的人都是上流社会追逐的宠儿,是阳春白雪的存在。

而南戈丁的叛逆性格不允许她盲从随大流。她独辟蹊径,开发出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摄影风格。

她追求的是一种写实、自然的拍摄风格,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接地气”。她的拍摄对象不是她身边的朋友就是她自己。

“私房照”就是在这个时期被她开发出来的风格之一。

这种拍摄手法的人物效果,洒脱、自然、不做作,有的人物甚至不修边幅,保持生活的“原生态”。

19世纪中叶,美国就有了使用赛璐珞胶卷的幻灯片,这让南戈丁有机会把她拍的这些作品配上旁白和音乐以幻灯片的形式分享给她的朋友。

其中就包括了《性依赖的叙事曲》影集。

在这本影集中,她把草根文化簇拥下纽约年轻人的现实生活完全呈现给世人:

伤痕累累的身体、泪眼婆娑的眼眸、荷尔蒙爆棚的人群、迷茫的同性恋群体、拥挤而嘈杂的生活空间。

南戈丁甚至会把她闺蜜和男朋友恩爱时的照片展示出来,同时,她也拍摄自己与男友亲热的照片并公诸于众。

她说:他(指她的男友)让我多带点作品过来,于是我就带了一个箱子,并和男友开始同居生活。

她还拍过自己被男朋友施暴后的被打肿而扭曲的五官特写,并记录下这些伤痕愈合的过程。

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不拘泥于现实,对既有的一切持怀疑和反叛态度,试图动摇所谓的权威理性。

南戈丁作为一个完全不同于主流的摄影家,的确具备了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质。

人是复杂思想的集合体,往往拥有双重人格属性,但是像南戈丁这样具备多重人格属性的性格特征也实在是过于罕见。

南戈丁不仅是一个从理念上背叛了摄影界主流的反传统道德文化的女性,她更为世人称道的故事还在后面——她是一名勇于为底层人士发声的社会活动者。

事情的起因来自一部美剧《成瘾剂量》,其中揭露了美国萨克勒家族宣传销售的一种止痛药—奥斯康丁—这个过程中的一系列黑幕。

奥斯康定的止痛效果有一部分来自所含的D品成分。但是,萨克勒家族刻意隐瞒了这一点。

使用这个药物的患者会吃药成瘾,导致抑郁,而南戈丁便是其中的受害者之一。

在一次手术后,她服用了这个药物,刚开始一天吃3片,发展到后来吃18片。

在吃这个药物上瘾后,不断加大剂量才能达到之前的止痛效果,直至出现耐药性,后来她不得不靠吸食D品维持止痛效果。

南戈丁了解萨克勒家族真相后,召集奥斯康定的受害者成立了一个药物干预组织,帮助更多受害者走出被药物困扰的境地。

同时,南戈丁对萨克勒家族展开了调查。

她发现这个家族为了提高声誉,用给全世界著名博物馆和学校的大厅捐款方式来洗白那些沾满鲜血的钱。

他们为注入卢浮宫、大英博物馆捐助了大量资金,并要求这些机构以萨克勒家族名字命名一部分建筑物。

南戈丁在当时的摄影界乃至文化圈已经颇具知名度,在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等地都存放着她的作品。

南戈丁向这些文化机构要求撤回自己的作品,并带领药物干预组织通过各种行为艺术掀起抗议活动:

他们把装有药物的瓶子扔在博物馆门前;广发处方单。

很多人躺在博物馆门前,嘴唇涂上红颜料表示死亡,身体不断抽搐扭动,表示因D瘾发作而做无谓的挣扎,以示对萨克勒家族的抗议。

他们向这些博物馆施压,要求撤回萨克勒家族在这些机构的捐款,撤销建筑物命名,赔偿受害者的损失。

这个系列抗议活动持续一年后终于取得重大胜利。

迫于社会公众和舆论界的巨大压力,各大文化机构,比如国立肖像馆就发表了拒绝萨克勒家族100百万美元捐款的声明,并在建筑物抹去萨克勒家族的命名。

萨克勒家族也被迫接受天价罚单用于受害者的赔偿,家族企业申请破产保护。

南戈丁带领她的组织成员继续为了自身合法权益而抗争,与萨克勒家族在法庭听证会上直接交锋。

帮助社会底层人士发声、反对含有毒品成分的药物,使得南戈丁成为社会老百姓的代言人。

南戈丁说:人们过去会说我们是边缘人物,我们并不在意,普通人对我们来说,也是边缘人物。

此后,南戈丁继续拿起相机走向社会,走向民众,只为记录那一个个真实而自然的瞬间,如同她对那些势力家族的厌恶一样真实。

她经常扪心自问:你怎么能信任自己?怎么相信自己?你怎么向全世界证明?你确实经历过也确实听到了,这就是我投身摄影的原因。

那么,是什么原因塑造了南戈丁?《所有的美丽与血泪》给出了答案。

南戈丁的前半生充满坎坷,做过妓女,为了进入艺术界,她拼命赚钱,也拼命省钱,为了免费乘坐出租车,她给司机做过口交。

她吸毒,做过脱衣舞娘,也有过为民请命的壮举。这样的生活阅历使她成为多重性格的集合体。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每个人的童年对他/她的一生影响重大,特别是家庭教育。一个优秀的家庭往往能够培养出人格完善的孩子。

相反,一个不良家庭却培养出人格世界缺失的孩子,而从这样的家庭走出的孩子,不是叛逆就是怯懦。南戈丁显然属于前者。

南戈丁小时候对姐姐的情感,在成年后逐渐“辐射”到更为广大的社会民众。

因此,她对社会所做的事情,既包含着个人情感,也充满了对他人生命的尊重、以及悲天悯人的生活态度。

亦正亦邪的标签从一开始就注定与她结下不解之缘,也使她实现了自身的蜕变。

所幸的是,在她身上,正的特质战胜了邪的属性。

亚文化与社会运动意识交织于她的性格之中,她也从中找到乐趣、找到尊严,找到了姗姗来迟的归属感。

这就是南戈丁的人格蜕变,这也就是《所有的美丽和血泪》所展现出的人与社会交融魅力之所在。

导演通过真实的故事和人物,让观众看到了生命中的美丽和痛苦是如何交织在一起的。

南戈丁的传奇故事让人感慨万千,让人更深入地体会到生命中点点滴滴的珍贵和不易。

我们不仅看到了生命的美好,也看到了生命中的痛苦和挣扎。

只有在面对困境时,我们才能更好地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和珍惜,也只有在面对挑战时,我们才能更好地展现出自己的坚韧和勇气。

总之,《所有的美丽与血泪》是一部发人深省的影片,它通过真实的故事和人物,让观众深刻地认识到生命中所有的美好和不易。

这部影片像一面镜子,不仅可以让观众反省人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让观众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更好地面对生命中的一切挑战。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