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93

当生命被践踏后,少年沦为恶魔,用《告白》拼凑出伪善的世界

娱乐天地2023-05-09 16:23:580

“人生有两出悲剧:一则是万念俱灰,另一则是误入歧途。”

这句话中,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离不开一个主题—生命。生命是个包含所有美好的容器,看似坚不可摧,实则如龟壳下最柔软的肉体,经不起一点伤害。而在上述两种绝路中,无一不在动摇生命之根本。2010年的电影《告白》中,其实也包含着这个命运抉择。

这是个关于生命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命运往往由不得自己选择,是接受上帝的安排还是奋起反抗寻回自己所需的公道,人们在慌忙寻找,也在忙碌一生中追逐答案。

影片中,看似是描述校园生活的温情故事,实际上却是一场血腥的复仇,影片像是窄巷中一个面露凶色的老人,虽然害怕可还是能从中感受到一些温暖。表面上是一场女教师为爱女复仇的计划,但随着每个人的告白慢慢拼凑出了一个伪善的世界,狠狠撕裂开平静的生活。

人们常说每个小孩都是上帝赐给家庭的天使,他们纯净、天真,仿佛世界上的一切污垢都会伤害他们脆弱的心灵。天使张开翅膀可以驱逐黑暗,它代表着光明与希望,是人们向往的存在。

故事发生在日本本地的一所小学里,孩子们正值青春年少之际,和谐的表面下暗流永驻,一场杀人案将数人的命运彻底改变,死不悔改还是忏悔认错决定着少年们将选择走上哪条人生道路。

这其中,正是这被看作天使的孩子们犯下了让人难以相信的血案,他们从天使的模样慢慢变为露出尖牙的恶魔外表,张着血盆大口毫不犹豫地吞噬着一切光明的存在,妄图将所有身在阳光下的人都拖入罪恶的深渊。

影片中,两个少年联合杀死了女教师年幼的女儿,那个背着书包始终积极乐观的小生命也在两个少年所谓的证明中消逝。从女教师女儿被害死的那一刻,少年身上早就脱离了天使的气息,不管无意还是故意,毁掉别人希望的人何谈光明所在?

他们是披着天使外衣的恶魔,用尽一切去全力污染光明的区域,将生命视如草芥。当恶占据心头,周遭的一切都变得可有可无。所有阻挡意图的存在都应该得到毁灭,这是种偏激的心理亦或极力想要证明自己的渴望,已经彻底走进无尽深渊中无可自拔。

至于如何拉回失去理智的少年们,女老师用了一种最残忍的方式去给出答案。当放弃用心呵护、用爱包围天使,更放弃了他们还可以重新长出洁白的翅膀,最终,任由其继续堕落,衍生出更多的恶魔。

这一路上,失去女儿的教师满心复仇,而害死她女儿的两个少年装着满脸无害的模样。当魔鬼隐藏在天使中时,越来越多的人被拉进深渊,而找不到根源的女老师也跟着彻底沉沦。

从天使到魔鬼一线之隔,可一旦越过这条界限就再难以走上回头路。我们不能清晰定义魔鬼、天使的真谛,但生而为人,做过的每件事都将成为这其中之一的附加品,不断叠加,最后有了清楚认知。

所以,做任何事之前都要考虑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么做的后果有什么,而我们是否又能承担得起这份重担?

影片开始于生命,结束于生命。

生命是一个富含哲理的过程,若将生命比做浩瀚无垠的星空,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星空中一颗微小的流星,短暂地划过只留下瞬间的痕迹,这便是我们存在的意义。

当女教师怀着沉痛的心情在黑板上写下命这个字,她或许也在想为何命如此不公?这其中,导演巧妙运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对比了老师与学生对待生命的态度,一个尊重一个蔑视,这也是惨案发生的根因。

根据青少年权益所制定的保护法,最终却成为了青少年犯罪的庇护所。以年龄为限,他们用法律保护自己所犯下的罪,并乐此不疲,生命究竟是什么,他们根本不明白。

一个人最宝贵的东西莫过于生命,毕竟只有一次的机会。这其中,所谓的轮回只是佛家的一种信仰,是否真的可以投胎做人谁都不知道?而我们所能做的,或者说唯一能做到,也就只有把握住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在这个数十载的岁月中尽力不留遗憾。

影片中,对于其中一个少年而言,他的世界中最重要的是得到母亲的关注。当他希望自己的发明能登上头版新闻时,却看到少女杀人案赫然出现版面,他意识到需要制造更大的新闻,于是他计划杀死女教师的女儿让女教师报案,结果又一次未如他意料。

他已将生命视为博眼球的关注点,不明白失去亲人的家庭该是怎样的心痛。用所谓博关注当做借口,肆无忌惮地牺牲他人的生命。这样的孩子,已然不是一句轻飘飘的少年所能概括的,这背后,事情也不只是小问题这么简单。

一个人走向邪恶,并不是因为真的向往邪恶,而是把邪恶当成了自己追逐的幸福。女教师用失去的方式让那些活在自己世界中的孩子们明白何为生命?至于答案,最终却是血淋淋地摆在众人面前。

生命是重要东西消失的声音,生命是一去不复返的列车,生命是穷尽一生都再也追回不来的过去。而一旦做出威胁生命的事情后,又哪来更改的机会?

我们都渴望别人理解自己,将自己从无尽孤独的世界中拯救出来,可就算别人和你同龄、共处一个圈子,他也未必能读懂你内心的孤独。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无助地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漂泊找寻着自己的家,没人能与你感同身受,因为我们本就不同。

丧失爱女的女教师希望少年妈妈可以好好管教孩子,同为母亲或许能读懂女教师心中的痛,可家长却没有半分责怪孩子的意思,而是无限的溺爱。其后,美月以为自己读懂了少年孤独的内心,“一个渴望母爱的孩子”,她愿意用自己全部的爱去温暖少年。但被识破恋母情结的少年毫不犹豫地杀了美月,这样一位真心待他的好姑娘。

另一个少年的妈妈以为可以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结局却是被骨肉相连的孩子残忍地杀害。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可子却食了母。这位母亲读不懂孩子的自卑和孤独,她用自己的方式赞扬孩子一切行为,哪怕是犯罪行为。终究自食恶果,子女欠下的债该谁来还,或许冥冥中上天自有奥义。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哪怕别人可以理解我们孤独的千万分之一也算是一种难得的安慰了,因此不要去别人口中寻求认同,做自己生命中的阳光,温暖自己未来的路。

不过,所谓做自己生命的阳光的前提,是绝对不能侵犯他人的利益,也绝对不能打着正义的旗号去做自我的事情。当越过道德、法律界限后,看似是温暖自己的阳光,实则早就成了一把把利刃,斩断自己前行的道路。

《告白》用主角自述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一个阴暗悲凉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没有谁是最后的赢家。这场复仇计划中,带走了两条鲜活的生命,用鲜血的代价说出惨烈的真相。

此外,电影也在告诫我们,抓住人生中的每一秒钟,过好当下,不要等到失去后才懂得珍惜;人生的路,走的每一步都想好后果,不要回过头来才知道后悔;同样对于做父母的人来说,学会真正的对孩子好,不要等到难以挽回才自责。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