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8

一场大火之后的《医官同谋》,想要改变制度,只能迎难而上

娱乐天地2023-05-09 11:49:500

我们想让你知道的是:纪录片可看到真实的一面,对于这场灾难大家都有责任。

「单靠示威,你真的无法改变一个制度;日子久了,伤痛开始渐渐消失,人们就会忘记发生过的事。现在的制度似乎不会有任何改变,我不想再留下来等待改变了。」27岁的罗马尼亚人Theodor Vasilescu在Coletiv夜店大火差不多6年后,透露出绝望的心声。

本来Vasilescu也要参加Colectiv大火当晚的演唱会,但临时爽约才死里逃生;只是,碰巧逃过了火灾,终究逃不过制度——因为,制度从来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论你支持、所谓「中立」,还是反对,制度一样会影响到你的生活。

获提名第93届Oscar最佳国际视频及最佳纪录片的罗马尼亚纪录片《医官同谋》,是一出非常值得看,也需要认真看与思考的视频。

把这部片子译作《一场大火之后》,起了点题作用,因为这纪录片,就是从2015年10月30日晚,位于Bucharest一家名为Colectiv的夜店那场大火开始。

事发当晚,受当地年轻人欢迎的乐队Goodbye to Gravity为了宣传他们的新唱片而献唱新歌《The Day We Die》。

歌词中有「We’re not numbers,we’re free,we’re so alive,‘Cause the day we give in is the day we die」。

其实一直存在贪污陋习,只是很多人习惯了视而不见。这场火灾血淋淋地揭露出政府官员残民自肥的可怕后果,市民于是在针对贪污的示威中,用上Goodbye to Gravity这几句歌词作为口号金句去抗议。

事实上,按导演Alexander Nanau形容,时任「PSD」,其贪污思想根本已经深植DNA中,简直是要把贪污合法化。

Colectiv夜店开业时其实从没取得消防部门发出许可,但却直接从时任第4区区长Cristian Popescu Piedone手上拿到经营牌照,因此当时夜店的设备完全不符合消防规格,夜店隔音物料用的是易燃物质,店内没逃生走火信道,而且只有一个出口,以致造成这次悲剧。

生还者Alex Plingu更形容,店里为了提高利润,装备了极大的水吧,天花板也没安装消防洒水头。

起初导演只是计划拍摄年轻人的社会运动,观察权贵如何利用他们的权力去影响他人的生活,但当他发现,尽管火灾生还者的伤势并不致命,却不寻常地陆续在留院期间死去,于是萌生追查下去的念头。

视频随着《Gazeta Sporturilor》主编暨调查记者C?t?lin?epelin与团队的追查,发现这场大火并不是一切的开始,而是整个系统下的其中一个悲剧性结果。

如前所述,贪污一直存在于罗马尼亚政府;?epelin在调查Colectiv火灾前,曾揭穿两位体育大臣的贪污事件,终令二人锒铛入狱,这次他再度锲而不舍揭发医管系统的崩坏。

译名为《医官同谋》,直接破题告诉观众,片中揭露的黑幕,就是医护人员与其它人员的勾结。

导演在与艾未未的对谈中提及,虽然罗马尼亚名义上已是民主国家三十多年,也于2007年加入了欧盟,但实际上现行体制还是相当封建。

「医官」跟「衣冠」同音,让笔者想起,那班明知贪污的结果会导致病人死亡,却依然为了中饱私囊而草菅人命的「医官」,似乎也符合「衣冠禽兽」的定义。

在Colectiv火灾现场罹难者共27人(现场死亡26人,其中1人送院不治),伤者逾180人。医管人员与政客声称伤者是以欧洲最高水平(甚至比德国更高的)医疗技术医治,拒绝让伤者家属为他们转至其他欧洲医院治疗。

事实上当时院方并没有烧伤病房(burn ward,属隔离病房),而院方还使用了涉及贪污、由Hexi Pharma提供而被稀释过的杀菌剂与消毒液(当中部分有效成分更被降低90%)——如视频中有人提及「it’s not killing bacteria,it’s killing people」(这不是在杀菌,而是在杀人)。

据生还者C?t?lina Marin形容,当时三级烧伤的她并没有被安排住进深切治疗加护病房,院方只是在普通病房为她盖上毛毡,清洁人员还用走廊的拖把来清理病人头上的灰尘;储存绷带与药膏的储物室还会在周六日上锁,因此当病人的伤口在周末恶化,根本没法获得处理。

结果,尽管部分伤者本来伤不至死,当中共37人在留院期间死亡,而大部分均在医院被细菌感染;医生Camelia Roiu决心告发医院真实情况,于是向《体育公报》提供在医院偷拍的视频:伤者伤口上有虫在爬行,有医护人员不想看到,就用床单盖住病人,眼不见为净??

这让我想起电影其中一款海报,像有9人被白布压紧而挣扎扭曲;白色本来予人廉洁无垢的印象,偏偏医管人员与政府官员,不仅罔顾民生,甚至无视性命安全。

「Colectiv」除了是肇事夜店名字外,还有「集体」的意思。除了罗马尼亚国家体制内权贵集体贪污、集体说谎,却没集体负责外,生活在同一国家的人,某程度上也算命运共同体,国家腐败,大家得集体承受。

纪录片完场前的2016年罗马尼亚大选结果令我印象很深——PSD在2012至2015年间,已屡因腐败及各种问题而引起公愤,终因2015年的Colectiv大火腐败问题而受压下台,但这次选举的投票率比2012年时还要低,PSD最终在选举中获得压倒性胜利,重新上台。

在纪录片中可以看到,代表年轻改革力量的时任卫生部长Vlad Voiculescu在投票日前说过,要是选民不去投票,PSD将会赢得更多议席,结果一语成谶。

选举机制是否公平公正,视频没有交代,但投票率相对地低,会不会是一个警号?如果PSD腐败只需要下台以息民怨,为何又在选举中得到压倒性胜利?

有选票在手的公民,对PSD不满的公民,有没有都去投票?还是觉得投票已经没有用就不去投了?

火灾后6年,当地大学社会学家Gelu Duminica、当年告密的医生Riou,还有生还者及罹难者家属,不约而同表示社会并没有显著转变,甚至,有人认为医管情况更差,在过去一年间,当地医院新冠肺炎病房还两度惨遇祝融。

另一方面,当年Colectiv火灾生还者至今也没收过任何赔偿,而13位肇事者虽被定罪,但因案件在上诉中,目前还没人受到制裁。

荒谬的是,被定罪的时任第4区区长Piedone,竟在定罪等候上诉期间,参选并胜出第5区区长选举。火灾生还者Flavia Lupu表示,让人生气的不是他胜出,而是他竟被允许参选。

也许就像视频中有人说的「若保持沉默便是共犯」(if we remains silent,we are complicit),这是《Colectiv》带来的反思。导演在访问中提及,他希望借这纪录片带给观众思考:

「集体」之下,终究还是由许多许多的「个人」组成。

罗马尼亚国民的移民率在欧盟国家中相对地高,有罗马尼亚人因为对制度感到绝望而打算移民,也有已经移民的,但还是有留下来致力改变制度的人,如纪录片中时任卫生部长Voiculescu。

体制不会于朝夕间改变,需要的也许是愚公移山的意志与毅力。面对不公义的制度,你会选择离开,还是留下?你会选择发声,还是沉默?

谢谢观赏,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