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92

一段身份、性别难以被认同的情谊,戏假情真背后,揭开爱情之真谛

娱乐天地2023-05-08 09:53:570

2018年时,札维耶.多蓝感慨道,自己曾是那封闭绝望、求助无门的小男孩,年少时代常常独自躲在房间里,拚命从无数故事中寻找人生的解答。假使十五岁时有部像《亲爱的初恋》一类的故事出现,而今他的人生也会彻底不同。或许,如此念头间接催生了2019年问世的《麦特与麦斯》。

但显然不只如此。正片播放之前,片头低调放上献给「Eliza,Francis,Joel and Luca」,依序为《浪荡沙滩》的美国导演伊莱莎.希特曼、《春光之境》的英国导演弗朗西斯.李、《被抹去的男孩》的澳大利亚导演乔尔?埃哲顿以及《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意大利导演卢卡.格达戈尼诺。四位创作者近年来拍出了各自的成长电影,深刻影响相隔数千里之外的多蓝,承先启后连成一首长长的歌谣,有痛苦,有挣扎,有触动,有救赎,陪伴彼此熬过无数阶段,绵延无尽。

「这部电影不是关于爱情,而是生活;对我而言,这也不是特殊爱情故事,就是爱情。」

每个人无时无刻都得面对自己的战场,不同年龄、阶段、性别、身份遭遇到的多重困境,表面看起来各个不同,本质却极其相似,不出关于爱恨,关于缺憾,关于迷惘与失落。而这就是一个平凡男孩回望青春的真诚视线:些许苦涩,些许怜惜,更藏着属于此位才气过人的导演年岁渐长后的成熟、幽默与适可而止。

多蓝堆叠人物的能力愈来愈迅速精准,在一群干话连篇、有时过于粗暴直接的男性群体之中,这群多年好友的交情可见一斑,对在坐每个人了如指掌,你一言我一语便带出的立体性格。而麦特与麦斯并非主导一切的核心人物,时常坐在自己的位子上静静聆听,偶尔插嘴一两句话,一群人自在于湖畔小屋把酒言欢。

因为一场临时起意的赌注,两人必须为朋友妹妹的短片拍摄吻戏,偏偏暗地里戏假情真,使得多年来暧昧不明的情愫浮上台面。就像两人中间的无形脚架,将画面一分为二,扎扎实实拉开了两颗心的距离。

故事满是细节,麦特的个性偏向一板一眼,不叛逆不反骨,也习惯不示弱不低头,明显被社会礼教和规范牵制,与父母关系良好,女友美丽聪明,且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走在世俗认定的正轨上;反观身段柔软的麦斯,害羞内向,有些别扭,大概是这群好友中经济状况较差的,更遑论那支离破碎、缺乏温暖的家庭。但他们言语所无法形容的内在亲密连接,是麦特的母亲、女友皆已察觉,是这群好友了然于胸的;只有麦斯可以在麦特失去理智时,一句话按住他的情绪,也只有麦特可以一句话长驱直入刺到麦斯的痛处。

真实的爱,是一切昭然若揭,同时难以启齿;是有人抱你过紧,同时伤你过深。

麦斯对彼此的理解不亚于对自我的认识,显而不彰,所以当众人一脸错愕在湖畔望向大清早气喘吁吁的麦特时,唯独他以忐忑又温柔的眼神,凝视着这位注定迷失方向的大男孩。

多蓝游刃有余地细腻刻画了两人的情感轨迹,麦斯平时穿着红色系的上衣,麦特大半习惯蓝色系,偏偏在拍摄吻戏的时候,做了一个明显的色彩调换,象征麦特不得不开始正视自身内在变化。相较于麦斯,麦特此刻经历的挣扎与拉扯更为复杂,他既像浑然不觉,又似下意识逃避,变得自我封闭,阴晴不定。此份迷惘来自身份与性向认同的摆荡,不安全感来自多年挚友即将远离自己的生活,最后一根稻草则来自双唇交叠的难分难舍

「到了人生某个时间点,你必须决定自己想当什么样的人」。

《月光下的蓝色男孩》这一句台词,就是麦特真正的课题。

因此,下意识拉远与哥儿们的距离,难以融入,离别致词又讲得吞吞吐吐,毫无诚意;避免参与麦斯出席的聚会,却暗自渴望上演一场不期而遇。两人皆心知肚明,不由自主跨出那一步后,谁也无法回归、无法安于当初不含任何杂质的友谊状态。

罗兰巴特曾提到,「我爱你」或种种表达爱的行为,都只是期望得到响应的上文。麦斯的痛苦、脆弱、不舍与包容处处展现于此。在麦特主动和好的时候,他先化解僵局,在麦特情不自禁的时候,他选择接受一切,在麦特于紧要关头踩刹车的时候,他毫不犹豫举起双手,却再也看不清这份感情以后会变成什么模样。

雷雨交加先声夺人一幕,相信令所有观众印象深刻,多蓝情绪掌握恰到好处,多一分太浮夸,少一分不到位。Song for Zula的琴声旋律渐强,十指交错若隐若现,那与世隔绝的忘情拥吻瞬间,仿佛烟雾弥漫下的炙热火光,震耳欲聋中的无声喧嚣,狂风骤雨外的暗潮汹涌,夹杂低到尘埃里的卑微与默不作声,他们远在认识爱情之前就已找到了彼此,近似爱欲,又似友谊,像是从破了洞的塑料布窥视,模糊不清却始终强烈鲜明。

为何一封推荐信可以等了又等,三催四请,仍迟迟没有下文?为何时间不停流逝,连最后一个周末也不闻不问?在麦斯泣不成声底下才发觉,好好道别,面对未知,也是成长的一环

若你的生命里曾出现过这样一个人,自会明白,麦特与麦斯横亘多年的感情,始终凌驾于单一类别之上;性并非必然,亦无须占有,不因外在距离而疏远,不会真正离开彼此的生命,纵使知晓各自为生活而忙碌,心里恒久为对方保留最特殊的位子。

或许可以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断背山,但多亏多蓝优秀的选乐加持神来一笔,教人确信,发生于麦特与麦斯之间的,那无疑是另一种坚固无隙的爱,存在更多信任、祝福与守护支撑着。

一段身份、性别难以被认同的情谊,戏假情真背后,揭开爱情之真谛。

身为戛纳之子,观众对多蓝这位「金童」、「鬼才」导演寄予厚望,19岁时就凭着自导自演的《听妈妈的话》一鸣惊人,不到30岁已交出八部长片的成绩,他总能透过极具渲染力的方式直面自我,挥洒感性,将自我剖成沧桑与纯真、世故与青涩的综合体。

而如此个人色彩强烈的表达方式更是一体两面。

有人说他缺乏突破,有人说他江郎才尽,他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动辄得咎。然而,也只有多蓝能决定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到了《麦特与麦斯》,我们看见一位敏感纤细的年轻创作者,慢慢走向内敛成熟,懂得放之后学着收,轻巧涵盖一个人成长过程可能经历到的爱情、亲情、友情。麦斯无疑就是多蓝,他的忧伤与脆弱紧紧牵动观者的神经,画面则为视线的尽头,极力压抑的爱从眼神一跃而出,同样毫无保留,依旧真诚赤裸。

人们往往想为过去来不及理解的事情下一个清晰的、简化的、一翻两瞪眼的结论,就如悬疑片、爱情片的归类,偏偏现实是复杂而混沌,必须经由特写,回放,方能看清故事的本质,进一步质问自己,究竟属于哪里。而景框外的多蓝真正属于哪里?他也得一一翻过这几页,才能迈向生命的下一章。

「你准备好要拍特写了吗?」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