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62

从3方面解读《人工智能》的意义,以科幻为背景表现人性

娱乐天地2023-05-08 09:44:470

《人工智能》是斯皮尔伯格在《侏罗纪公园》后的又一力作,当然这并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成果,而是库布里克的遗作,斯皮尔伯格帮他完成了。

至于最后的结尾究竟是“狗尾续貂”还是“锦上添花”,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毫无疑问的是,它足够煽情,赚足了我们的眼泪,也符合了好莱坞一贯的叙事模式,不管怎样都要让观众有所得一无论是欢笑泪水或是震撼。

其实《人工智能》这部电影依旧是以灾难为背景、科幻为手段来传达和表现对于人性的反思和对爱的温情呼唤,这一模式我们基本是不陌生的,就在斯皮尔伯格自己早前的电影《ET》当中,这种模式就曾经出现过,甚至二者都是以字母作为片名以此来凸显科技高度发达后的某种后现代主义风格。

只不过影片的主角一个是外星人,一个是机器人;外星人的目的在于回家,机器人的愿望是留下;在《ET》中导演是将成人世界与孩子们的世界进行对比,通过他们对待ET的不同态度,来揭示成人世界的冷酷自私以及孩童们的天真与善良;而在《AI》中是将人类世界与机器人世界进行比照,其实主要是通过机器人小男孩的视角来反观人类世界,从而实现对人性反思的诱导。

接下来,我将从这3方面解读《人工智能》的意义,以科幻为背景表现人性。

从情节到情感

大卫在人类,甚至在其认为是家人的人类眼中不过是一个替代品,一个制作精良的高端机器,他们认定他是没有感情的,所以他们就自认为不必为自己伤害他的各种行为负责,也没必要对他付出感情,他们需要的不过是一个类似的存在。

不管他有没有生命,是否也存在感情,这些从来都没有进入他们考虑的范围,所以当他们的儿子康复归来他们选择抛弃大卫时,也丝毫没有负罪感,只是有些难过罢了,否则也不会从来没有过去寻找大卫的念头。

而大卫依然执着地想要寻找所谓的“妈妈”,不管她曾经怎样伤害抛弃自己,他反复祈祷,一路历经艰险甚至差点被活活烧死,在这一段故事中导演通过机器人悲惨的遭遇对人类的情感品性进行无情的鞭挞与拷问,发人深省。

大卫一直努力追求的就是独一无二,为此他想要变成真人,让妈妈爱他。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类被接受被爱始终是他内心最大的诉求。但是当大卫在实验室看到无数个复制个体的时候,他的梦想彻底破灭了。

这也许就是机器人的悲哀始终无法摆脱被复制和替代的命运。这使得他想要变成真人的愿望变得更加强烈。最终在好心的机器人为大卫虚拟出的与妈妈相聚的一天,大卫终于圆了千年之梦。这段横跨千年的爱的呼唤终于得到了一个甜蜜而虚幻的结局。

时间的刻度最容易让人产生虚幻感,而导演恰恰就利用时间,辅助科技的手段,来实现这样一个表面上完美的大团圆结局,可以看出他对观众心理的熟知与把握已经进入炉火纯青的境界。

从“复制”到“镜像”

大卫是作为人类的“复制品”而被制造出来的,但当这个复制品有了人的情感时,他就变成了人类自身的“镜像”。本片在最开始就抛出了重大的伦理问题。在新型机器人的发布会上,女记者发问说:我们制造出机器人来爱我们,但是我们有必要去爱这些机器人吗?

科学家的回答是含混的“难道上帝创造人类不是?”回答隐意思就是,人类对上帝的爱是无条件的,但上帝不一定无条件地爱人类;同样,机器人需要无条件地爱人类,而人类则可以由着性子利用它们。这个问题的提出,其实是人类对于自身人性的深刻反省。

当大卫的情感机能被开启,他就不能自已地像人类那样去渴望,去追寻。这一点,其实是电影对人类生存意义的探寻。博士在片中对大卫说:“在你之前,机器人不会梦想,但是你有了梦想。”这句话与其说是对大卫行为的描述,不如说是对人类追求的一种概括。由此,大卫变成了末世中人类精神的承载者。

从“存在”到“信仰”

当大卫发现自己只是一个复制品时,他坐在高楼的顶端,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这种状态其实代表了人类对自己命运的彷徨。他找不到解答,在迷幻中跳入了水里。乔发现后,救了大卫,当大卫踏上寻找蓝仙女的旅程两人分别时,他对大卫说:“我存在”。

其实,人类存念是一含混的问题,但也包含了人类命运的全部意义。而大卫对于蓝仙女的追寻,本身就是人类对自身命运追寻的一个影射。在片中有一段独白,谈及“蓝仙女与追寻梦想的能力。”于是,影片的主题从“存在”上升到了“信仰”。大卫为了一个天真的向往,被冰封了两千年,从而也就成了一块封存着人类情感和信仰的化石。

本片最后的结局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含混性看似完满实则凄凉。大卫为了和自己朝思暮想的母亲重逢,不惜一切代价,最终算是功德圆满。这种信仰的力量,超越了尘俗的概念,升华成为一种支撑着人们继续存在的原动力,让他们带着渴望与希冀上路。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