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9

从3方面赏析电影《钢的琴》,多处细节有何寓意?

娱乐天地2023-05-07 22:18:150

电影《钢的琴》采用了因果式线性叙事的手法,在借学校的钢琴被驱逐一造“纸钢琴”一借钱买钢琴一偷钢琴一造钢琴这一条清晰的线索中,又穿插了几条副线。

比如工厂的烟囱是否拆除、陈桂林与淑娴的爱情线、淑娴与王抗美的感情线、胖头与快手之间的恩怨、季哥仗义出手后被抓。在主线与副线的共同推进与交错下,影片叙事流畅、平稳而又丰满。

从3方面赏析电影《钢的琴》,多处细节有何寓意?

电影《钢的琴》尽管故事的进展充满了嘲讽式的幽默与荒诞,但随着造钢琴的进展,荒诞和无奈逐渐转化为令人肃然起敬的工友之间的友谊与激情。

作为个体,他们被时代抛入历史中,有着相似的共同遭遇,但是造钢琴这一“伟大的事业”却将他们拉回工厂,拉回集体生活。

表面上虽是铸造一架钢琴,实则是重铸了工友们的理想与尊严,影片的精神内核也由对亲情的寻求慢慢扩展到对理想与尊严的坚守。

影片的镜头语言高度风格化,首先体现在横移镜头的大量使用上。横移镜头在影片中出现多达20余次,张猛运用横移镜头令画面颇具流动感,同时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视角。

横移镜头的运用方式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为了呈现抖包袱式的喜剧效果。

如影片开始段落,镜头由右向左运动,一支民间乐队正演奏着悲情调子的俄罗斯音乐,乐队开始演奏喜庆民乐“步步高”,镜头持续向左移动,一场葬礼出现在画面中。

一悲一喜的基调反差充满了黑色幽默,荒诞感十足,大全景中灵堂的背景是东北工业时代的象征物一大烟囱。这场葬礼表面上哀悼亡人,实际上哀悼着东北前工业时代的逝去。

第二种则是跟拍横移,如陈桂林带着父亲穿过老工业区,横移镜头随着人物运动连贯地展现了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这种横移镜头的使用,不仅仅是在客观上交代物理环境,还体现了拍摄者对于影片中人物的持续关注,对他们命运的不间断描写。

第三种则是群像式的“拉卷轴”展现。比如陈桂林与工友一起偷钢琴被抓后在派出所的段落,镜头由左向右运动,由陈桂林横移到王抗美身上。

还比如众人造钢琴时,镜头由右向左横移,展现了工友们每个人各司其职的专注。与此同时,这种横移运动的机位是水平的,又体现出创作者带着平等之心去展现小人物生活的意图,真切而又写实。

本片在写实之余,对某些重点呈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段落采取了诗意化的手法。

有人说《钢的琴》与库斯图里卡的《地下》颇为相似,都用荒诞、狂欢、仪式感来描摹现实的残酷。

片中确有新现实主义元素的展现。对于现实的关注,实拍真实场景,长镜头的多次使用,简单直观的线性叙事,地方方言的运用,都颇具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特色。

但片中令人印象更为深刻的则是现实主义的诗意化表达。第一次是陈桂林集结朋友偷钢琴败露后仓惶逃跑时,所有人都往外跑,只有陈桂林往回跑。

紧接着黑屏,画面中一束光从空中投下,如同舞台,雪花飘洒,陈桂林叼着一支烟,满脸忧郁地弹奏着《致爱丽丝》。

摄影机从不同角度、不同机位拍摄,仰拍切换到左侧拍、右侧拍、俯拍,镜头拉远,画面上只剩下雪花与飘扬的烟雾。

最后镜头缓缓上升,叠化在已经被抓到派出所的落寞的陈桂林身上。这种心理空间的诗意表达,消解了偷琴这一行为的“不正当性”,反而将父亲的形象刻画得高大、神圣。

第二次则更具视觉冲击力,陈桂林放弃了小元的抚养权,但是工友们依旧回到工厂继续造钢琴。

镜头在热烈的西班牙舞曲中穿红裙跳舞的女工与热火朝天铸造钢琴的工友们之间交叉剪辑,如梦如幻,酣畅淋漓。

虽然陈桂林放弃了抚养权,工人们希望保留的烟囱也被拆除,但影片的基调并未陷入悲观,反而代之以热情与激情,这是对满怀创造激情的工人群体的一曲颂歌。

影片在色彩、音乐的运用上也独具匠心。苏俄民谣、怀旧金曲的使用令年代感、怀旧的氛围自然产生,带领观众重回已经被遗弃的前工业时代。

尽管全片弥漫着一股灰色、清冷的色调,但亮色的局部点缀为无奈现实增添了乐观的精神色调,淑娴的黄色围巾、陈桂林的红色手风琴、破旧工厂屋顶垂直射下的阳光,在描摹“废墟”的同时注入温暖的底色。

同样是展现工业元素,本片与安东尼奥尼的《红色沙漠》有很大的不同。《钢的琴》虽然也在视觉上为观众营造了工业废墟的景观,但这种景观却与西方电影中的大不相同。

本片呈现的是生活化、有世俗气息的工业废墟,象征着传统工业的没落。影片开头的葬礼,夫妻两人背后一边完好一边破烂的雨棚,最终被拆除的烟囱虽然指向死亡、破落与毁灭,昭示了那个特殊年代的逝去。

那个老工业区,它曾经辉煌过,哺育过一代人,为整个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它值得被时代铭记。《钢的琴》这部小成本电影,凭借其新颖的题材、流畅的叙事与高度风格化的影像被誉为“当年口碑第一片”,可谓实至名归。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