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30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三色三部曲:在令人窒息的生活中逆流而上

娱乐天地2023-09-20 13:03:550
作者:[英]达纽西亚·斯多克 译者:施丽华 王立非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出版年:2011-8

13这个数字,是西方人相当避讳的。1996年3月13日,波兰籍世界级导演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ślowski(1941-1996)因心脏病发作而猝然长逝,享年54岁。

正如当时的美国电影艺术科学学院的院长亚瑟·希尔斯所说:“世界影坛的一顺明星落了。"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1941年6月27日生于华沙。还在童年时代,父亲就患上了肺结核,需要不断地住院接受治疗。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5岁的时候留影

每当父亲住进一家疗养院母亲便带着他和妹妹在那家疗养院所在的城市住下,寻找工作,等到父亲换到另一家疗养院时,他们一家又搬到另一城市。这样持续了12年,直到父亲慢死去。

父亲久病缠身,母亲薪金微薄,有时母亲不得不把他和妹妹送到一种叫“预防院”的儿童疗养院,这种预防院是免费为那些可能感染肺结核或特别虚弱的儿童设立的。

1959年刚进大学的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回忆道:“我父母总是为了必须把我们送去,感到万分悲伤。不过,他们大概没有选择。只要他们一有机会,就会来探望我们。而我们也总是引颈期盼。尤其是我。通常来的都是母亲,因为父亲缠绵病榻。我很爱他们,我想他们也很爱我和妹妹。一家人被拆散使我们柔肠寸断,但当时在极权的社会环境下只能这样。”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在大学的雕塑室

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养成了沉默寡言的性格,他时常表情严肃,不苟言笑,他的目光藏在眼镜片后面,深邃殷切,仿佛思考寻索不断。

他说:“我天生很悲观,我父亲也一样,想必我那素未谋面,也没有印象的祖父也如此,当然,我父亲病很重,他不能养家。我想见得他有很好理由感到悲观,觉得一切都无意义。”

短片《电车Tramwaj》(1966)波兰版海报

就是这位平日衣着邋遢,戴副深度近视眼镜,看上去儒雅清瘦但目光锐利如鹰,反应迅猛如电的大导演,艺术生涯开始时并不顺利:两次报考著名的罗兹电影艺术学院均未考上,直到1966年第三次才勉强被录取。

在校期间,他即为电视台拍过一部短片一一《照片》。1969年毕业后,他在华沙纪录片任导演,拍拍摄了约30部纪录片,其内容大多反映动荡不安的波兰社会与经济生活。

短片《愿望音乐会Koncert zyczen》(1967)波兰版海报

在这些短片中较著名的有《工厂》、《医院》、《不同年龄的七个女子》、《生活故事》、《从守夜人的角度来看》、《从罗兹城来From the City of Lodz》(1968)等。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这些纪录片以冷静而理智的目光注视着紊乱与脱序主宰着的波兰社会,他观察到紧张、无望的情绪和对未知未来的恐惧笼罩着波兰人,而整个世界也普遍弥漫着犹疑,微笑背后却是隐藏着彼此的漠然。

短片《从罗兹城来》(1968)剧照

“我们生活在一个艰难的时代,在波兰任何事都是一片混乱,没有人确切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甚至没有人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活下去,或许我们应该回头去探求那些教导人们如何生活最简单、最原始的生存原则。”

虽然他生活在波兰共产党的文化制度下,但他对整个波兰制度持一种近乎理智的怀疑,他对特权的反感让他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里。

电影《影迷》(1979)的拍摄现场,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和耶日·斯图尔Jerzy Stuhr(右)

1975年,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执导首部剧情故事片《人员Personel》。此后拍摄的《医院Szpital》(1976)、《影迷Amator》(1979,获第11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金奖)、《短暂的工作Krótki dzien pracy》(1981,获格坦斯克电影节金熊奖)、《无休无止Bez końca》(1984)等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

与此同时他还同好友、编剧克日什托夫·皮耶谢维奇Krzysztof Piesiewicz开始着手《十诫Dekalog》(1989)这一探讨现代人道德困惑的宏篇巨制。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在电影《无休无止》(1984)的片场

《十诫》以华沙一幢高楼居民区为背景,每一集的主题是圣经十诫的一个诫。影片探讨了情欲、谋杀、背叛、贪婪、占有、偷窥、窃听、报复、抉择、预兆等问题。

根据《圣经》中的古老意念重新诠释和演绎的十部系列片,虽与十诫戒律逐一对应,但内容同那些古老的道德规范已大相径庭。

《十诫》(1989)德国DVD版封套

他是借用这些古老道德规范所约束的人际关系来表达他对当时政治、经济急剧动荡的波兰乃至整个东欧社会的独特思考。

他对现代人所面临的复杂情势—精神世界、宗教道德冲突以及人际关系的疏离进行了缜密、辩证的探讨。

《十诫》(1989)剧照,阿图尔·巴奇斯Artur Barcis

其深刻的哲学怀疑色彩,悲天悯人的人道精神,还有那润饰着绵密戏剧性情节的浪漫诗意令世界影坛为之震惊。

因此《十诫》无疑是关于现代人如何挣扎在生存的复杂谲诡中的现代道德寓言。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在《杀人短片》(1988)的拍摄现场

《十诫》原系波兰电视台和西德SFB电视台出资拍摄,而其中第五诫《杀人短片/杀诫Krótki film o zabijaniu》(1988)和第六诫《爱情短片/情诫Krótki film o miłości》(1988)又另有增长的电影版本。

它们先后获得了1988年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1988年欧洲电影最佳影片奖和1988年西班牙圣塞瓦斯蒂安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等。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在《爱情短片》(1988)的拍摄现场

《十诫》的问世引起轰动,在当时被国际影坛称为近十年来的大事,而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亦因此一举成名,被誉为“十年来最具独创性、最有才华而又最无顾忌的大师”。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说:“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些神秘的话,隐密不可以告人的一隅。”《十诫》的叙事不仅关乎的是道德意识的冷漠,更多的是关乎道德行为的艰难。

《基耶斯洛夫斯基早期作品集:短片集》D9封套

《十诫》是导演对现代人崇拜的科学理性、人道主义、享乐拜金主义,自由伦理以及各样偶像的一次深入且广泛的质疑。以及使人看见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婚姻家庭神圣性的破坏。他的质疑令人无可辩驳。

由于他的早期作品大多数在冷战时期的波兰完成,而且代表作《十诫》是由十部片长一小时的影片组成,不便与现代影城的放映模式相匹配,因此他的地位在当时受到了低估,因为人们无法再影院观看完整的《十诫》。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在《杀人短片》(1988)的拍摄现场

但实际上他是堪与英格玛·伯格曼Ingmar Bergman(1918-2007)、小津安二郎(1903-1963)、费德里科·费里尼Federico Fellini(1920-1993)、巴斯特·基顿Buster Keaton(1895-1966)和路易斯·布努埃尔Luis Buñuel(1900-1983)比肩的大师。

尽管自《十诫》后,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名字已越入世界级大导演的行列,但他仍认为自己是个“朴素的、地方性的”导演。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早年他对政治和政治大背景下人们的生存情况十分敏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与法国的电影界的合作,政治这一概念被逐渐淡化,代之以自由个体在所谓自由生活中的困惑与挣扎。

1991年,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来到法国拍摄了影片《维洛妮卡的双重生活/两生花La Double vie de Véronique》(1991)。

电影《维洛妮卡的双重生活》(1991)外景地,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和伊莲娜·雅各布

影片以超越空间的手法,讲叙了两个容貌相同,音乐天赋乃至日常生活的小习惯也都一样,但无血缘亲属关系的女子,分别在东、西方社会制度下的生活。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刻意揭示的并非后天环境对性格成长的影响,而是人类共通的基本天性,人生与宇宙的命运。

电影《维洛妮卡的双重生活》(1991)外景地,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和伊莲娜·雅各布

该片女主演伊莲娜·雅各布Irène Jacob获得第4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以及全基督教会颁发的奖。

三色三部曲的剧本创作都是导演与克日什托夫·皮耶谢维奇合作完成的,他与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结识时,正在团结工会担任律师。

“他不知道该怎么去写,”导演回忆道,“但他擅长讲述。”他们关在一个烟雾缭绕的房间里,一起探讨电影。

纪录片《两个克日什托夫:皮尔斯维奇谈基耶斯洛夫斯基The Two Krzysztof:Piesiewicz On Kieslowski》(2011)海报

有趣的是,虽然导演总是和编剧共同创作剧本,但他在每部电影中都会任用一位不同的摄影师,他不想让所有影片看起来那么一致。

有人猜想,编剧克日什托夫·皮耶谢维奇是叛逆观点的倡导者,因为这些电影如此坚决地不走预料之中的道路。

导演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左)和编剧克日什托夫·皮耶谢维奇

在三部曲中,蓝色是反悲剧,白色是反喜剧,红色则是反浪漫剧。这三部电影都是通过叙事上的吸引力抓住观众。他们通过案例呈现出抽象的特质,而不是通过理论:导演讲述寓言而非说教。

在三色三部曲中,符号的使用只是在表面上起到了一些帮助,《三色:蓝Trois couleurs: Bleu》(1993)、《三色:白Trois couleurs: Blanc》(1994)、《三色:红Trois couleurs: Rouge》(1994)是法国国旗的三种颜色,代表了自由,平等和博爱。

《三色蓝白红》法国MK2蓝光版封套

《三色:蓝》里面的朱丽叶·比诺什Juliette Binoche在失去了丈夫和孩子之后,拥有重新开始或是止步不前的自由。

在《三色:白》中,泽比纽·扎马洲斯基Zbigniew Zamachowski历经艰难搬到巴黎与他美丽的妻子朱莉·德尔佩Julie Delpy共同生活,却惨遭抛弃。

回到波兰后,他想挣一大笔钱,这样才能与她取得平等,完成自己的复仇计划。

电影《三色:蓝》(1993)外景地,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和朱丽叶·比诺什

瓦伦丁(伊莲娜·雅各布 饰)和老法官(让-路易·特兰蒂尼昂Jean-Louis Trintignant 饰)在《三色:红》的故事中建立了一种灵魂上的情谊,跨越时间和性别的界限,因为他们都拥有体会曾经可能发生之事的想象力。

这里也存在着隐藏未言的可能性,法官如此热衷于窥探邻居的生活,同时自己却置身事外,也许正是片末瓦伦丁和住在对面的年轻人共同出现的那个魔法般镜头的催化剂。

电影《三色:红》(1994)片场,左起: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让-路易·特兰蒂尼昂、伊莲娜·雅各布

那个年轻人也许就是他,抑或导演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本人就是他,他的时间线轻轻地重合了,当然具体细节在不同境遇中发生了改变。

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兼影评人安内特·因斯多夫Annette Insdorf与导演相熟,并经常担任他的翻译,她说,“很少有人会这样评价一个电影导演——‘真是一个好人'。但他的确是。他非常随和,感性,但又不流于伤感,言谈举止都很淡然,但确实令人印象深刻。”

作者:Annette Insdorf副标题:The Cinema of Krzysztof Kieslowski出版社:Miramax Books出版年:2002-05-15

她的著作《双重生命,第二次机会: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Double Lives, Second Chances: The Cinema of Krzysztof Kieslowski》在书名中就直接揭示了他作品中的关键。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几乎从未拍过一个没有选择的人物。的确,他的电影通常是关于他们的选择,他们如何作出选择,以及他们建立的或是错过的亲密关系。

电影《三色:白》(1994)片场,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和朱莉·德尔佩

大多数电影都隐藏着一个心照不宣的假设,即其中的角色被电影的情节所定义和限制了。然而生活并不是故事,故事却关乎生活,这就是面向成人与面向儿童的电影之间的区别。

导演称颂那些交错的时间线与生命线,以及那些作出的和未作的决定。他的所有电影都在发问,为什么上帝给予了我们自由的意愿,电影导演们却要煞费苦心地将它夺走。

电影《三色:蓝》(1993)外景地,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和朱丽叶·比诺什

在《维洛妮卡的双重生活》中有那么一个时刻,女主人公只要早一秒钟望向巴士车窗外,也许就能瞥见城市广场中的另一个自己。这是如何发生的?时间之网中断裂的一瞬?平行宇宙的一次闪现?导演可能从来没有想过要去解释,或许他自己也不知道。

“导演深爱着他电影中的人物,并且启发我们对自己的极限和超验能力产生更深刻的洞见。”影评人安内特·因斯多夫说。

电影《三色:红》(1994)剧照,伊莲娜·雅各布

的确你可以通过笼罩着每个画面的柔情感受到这一点。《三色:红》里面的老法官严厉且目中无人,但他用的是伤害自己而非取悦自己的方式去严厉地对待瓦伦丁。

我们发现他就像许多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角色一样,在令人窒息的生活中逆流而上,向着希望仍漂浮在某处的可能性。

电影《三色:白》(1994)剧照,朱莉·德尔佩

而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会明白的。这三部电影中一个共同的联系是一位老妇人试着把瓶子丢进街边的垃圾桶。垃圾箱的入口对她来说太高了。

在《三色:红》里面,瓦伦丁试着去帮助她。前两个故事都发生在巴黎。那么这个老妇人为什么会出现在日内瓦呢?

导演不是批判现实的作品,而是批判人性的作品。《三色:红》片中表现的爱不是浪漫的,而是严肃的;不是现实的而是真实的;不是喜剧的是正剧。

电影《三色:蓝》(1993)剧照,朱丽叶·比诺什

“三色三部曲”系列的基本宗旨是:表现人类社会成员相互依傍的内聚力。《三色:蓝》片的寡妇遭遇痛苦后欲躲入孤苦的精神荒漠;《三色:白》片的美发师为报复妻子成了冷酷无情的商人;《三色:红》片的退休老法官想当上帝,结果被强大的感情纽带重新拉入社会主流。

导演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但三片在艺术风格上迥然不同:《三色:蓝》是悲怆诗、《三色:白》是宽容散文,而《三色:红》则是热情颂歌。

三片的故事分别发生在三个国家:《三色:蓝》——法国;《三色:白》——波兰;《三色:红》——瑞士。三片均以女性为主角,饰演者分别为:朱丽叶·比诺什、朱莉·德尔佩和伊莲娜·雅各布,她们都是法国影星。

《三色蓝白红》幕后大合照

尽管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否认他的“三色三部曲”有任何政治上的寓意,但人们还是要联想起很多:三色的主要拍摄点分别在欧洲的三个国家;又分别在欧洲三个最重要的电影节上首映;《三色:蓝》片中又有一首题名为“欧洲统一”的交响曲;“三色”又源自法国国旗,追溯到根上,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即是欧洲近代文明的核心和起源。这一切不免使人感受到导演强烈的欧洲精神。

纪录片《Cinema of Conflict Four Films by Krzysztof Kieślowski》英国蓝光版封套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一生执导过20多部影片,他的电影往往情感复杂,主题严肃而又超乎寻常。

他的电影的主题永远在挖掘比较孤独与挫败的人;观照人性的内在,他的后期作品一再展现出“人生无常”的观念。他的影象风格强烈而沉淀有力,充满了对人及角色的关注和同情。

《基耶斯洛夫斯基早期作品集——纪录片集》D9版封套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在日常生活中喜爱博览群书,也不乏幽默感。他对那些认为拍电影的目的第一是赚钱,第二才是艺术的观点不屑一顾。

他说,“如果电影要成为文化艺术的一部分,它就必须像伟大的文学作品、音乐与艺术一样,能够激发起人们的精神,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生活,并消除人们的孤独感。”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然而,1994年2月,拍完“三色三部曲”的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却突然宣布息影,震惊世界。

他的好友透露,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突然在壮年想退休,是因为有一种越来越强的寂寞感和毁灭感。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在法国家中

所以在众人没防备的情况下宣布收山的消息,欲回波兰老家“沉思”。

1995年传闻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将复出,已与投资他拍“彩色三部曲”系列片的法国MK2公司签约,并同该片的编剧一起合作再拍《天堂·炼狱·地狱》三部曲,但却成为永远的遗憾。

作者:Renata Bernard/Steven Woodward 出版社:Univ Pr of Mississippi 出版年:2015-12-1

铃木清顺的浪漫三部曲:关于生死和情爱的极致考验拉斯·冯·提尔的欧洲三部曲:饱受争议的惊悚气息震惊影坛法斯宾德的女性三部曲:残酷冰冷中的爱情只是为了满足欲求詹姆斯·伊沃里的英国三部曲:美丽的风景背后隐藏着初恋之痛桥口亮辅的同性三部曲:世界真实的模样及在私人的寂寞中借精生子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